中時電子報/2016年05月04日 李學文
近日,虛擬實境(VR)炙手可熱,有知名業者在北京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一場論壇中大膽地預估,VR市場4年內就可以超越智慧型手機。其理論基礎是,高科技產業更替、成長速度愈來愈快,因此只需4年,就如同過去手機取代電腦般,未來VR將會取代手機。當然,這是市場樂觀派的看法。
iPhone於2007年揭開了全球數位匯流的序幕,但以終端作為匯流經濟之典範,一直到2016年,似乎可謂告一段落。根據《商業周刊》報導,2016年蘋果公司第1季財報顯示,iPhone銷售幾乎零成長,來自iTunes、App Store等的內容軟體加值服務,營收卻較前年成長26%。同時,10年來,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軟體公司已經從1席到搶下4席,顯示軟體正當道。
數位匯流經濟的重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移轉。新方向分為兩支,其一為內容及應用服務匯流,諸如臉書的Messenger Bot、social VR等10年大計,抑或如netflix等,以TV App方式引領全球OTT TV市場;另一則是以穿戴式電腦、物聯網的相關應用為主。
無論是哪一支,化整為零的各式終端,加上碎片化的內容及應用服務情境,均強調全球已漸走向一個以少量多樣的終端及與其搭配之內容及服務的新分流。VR並不是什麼新議題,卻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所產生的一個新商業契機。但如果斷言VR將會以硬體之姿取代智慧手機的缺口,逆向地成為未來數位匯流終端的領頭羊,這似乎又與最新數位匯流的走勢相左。
關於VR的另一派看法,就是它將會如其他新興科技一般,當熱潮過後便走向泡沫化,如3D影視。雖然同為新興議題,我認為,VR跟3D出現的時機已然大不相同,關鍵便在於VR不僅僅是一個硬體市場的議題,它也關乎著內容業者們對新內容的渴望。而目前以好萊塢為首的全球影視業者,於此數位匯流典範移轉的同時,似乎亦在追尋著另一套截然不同的故事系統。
2016年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李奧納多憑藉著精湛演技,終於獲得電影《神鬼獵人》的最佳男主角獎。但更值得探討的,是墨西哥導演阿利安卓的敘事手法:緩慢進行的故事節奏、刻意減少台詞以增加情境的沉浸式體驗、平滑的觀影情景轉換、不斷用聲音元素引導觀眾的視覺、注意鋪陳故事的密度等,在在吐露出一種類似VR的新語法。
近日李安導演的新電影《半場無戰事》在公布了11分鐘的試映片後,甚至被人評為「最不像電影」的電影。比起《少年Pi的奇幻漂流》、《色,戒》,該片故事本身算是平凡無奇,其重點在於李安試圖將3D、4K解析度、每秒120格頻率融為一體。根據報導,目前電影的主流都是每秒24格,120格其實就意味著,將主流電影的視覺感完全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更簡單的說法是,無論多快速、多激烈的動作,每個細節都會被看得清清楚楚。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或許將是史上最流暢、逼真的電影,「將使電影看上去更像另一個現實」。這其中的「沉浸式」電影體驗是不是也近似VR的語彙?
最後是《教父》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的構想。日前他在翠貝卡影展上表示,預計耗時5年製作下一部作品《Distance Vision》,將作品推向電影最極致的邊界。它有何不同?導演表示,《Distance Vision》是一部實驗性非常強烈的作品,融合了傳統的電影拍攝方式以及現場演出,他特別將其稱之為「現場電影」。「現場」,又何嘗不是VR世界裡的一項重要元素?
以上三個案例,均指向一種內容面向的破壞式創新型式,就VR領域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對於傳統的說故事系統而言,VR便是解構了過去的敘事方式,朝向一種體驗、現場、第一人稱、沉浸感的新系統。誠如法國坎城影視展MIPTV論壇中貴賓一致論點:對於觀眾而言,在VR的故事世界中,「You are not told a story, You live in the story.」當數位匯流的世界中,硬體、軟體、媒體眾志成城,VR才可能成就一產業,而不會只是anther hobby(短線流行)!(作者為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04000444-2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