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一灘死水 觀眾擁抱境外平台

電視節目一灘死水 觀眾擁抱境外平台2016/03/16

2016-03-15  中央社

新北市全國數位系統投入有線電視,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面臨不公平競爭,相對影響收視戶權益。有業者看法認為「電視產業現況,就像一群人圍著一小灘死水撈魚」。

全國數位有線電視董事長李光漢表示,1995年行政院提出建設台灣成為「亞太媒體中心」,媒體作為重要產業,當年每100部華語電視劇或電影,有47部產自台灣,數量品質遠勝港澳和中國大陸。

但台灣的影視媒體產業,長期未維持優勢,甚至早被中國大陸、韓國等鄰近國家超越。電視產業中,台灣觀眾每月只要支付新台幣500至600元,就可收看100多個頻道,堪稱全世界最便宜,但電視觀眾卻愈來愈少。

全國數位副總裁許文森表示,有線電視的訂閱戶約505萬戶,10年來不成長,甚至緩步下滑。更糟的是,電視的開機率愈來愈低。

許文森說,收視戶看似便宜又大碗,但大部分時段僅10%左右開機,晚上的黃金時段也不過30%。肇因於電視內容一再重覆,頻道充斥低成本的談話性節目,及高重播率的外購影片等。

許文森分析,臺灣電視劇製作成本低,僅約韓劇的1/8,大陸綜藝節目平均一集製作費是台灣的35倍。國內33個綜合與戲劇頻道,平均一天重播時數達12小時。

觀眾被轟炸,且外來劇攻佔,播出量達50%,打開電視,轉來轉去都是陸劇、韓劇,台灣觀眾愈來愈難看到本土文化的戲劇。

類比傳輸的技術限制下,系統台僅能供應頂多100台頻道,訊號較清晰的2-80台,就是很多觀眾心目中的傳統「第四台」。在傳統有線電視的架構下,也許還能苟延殘喘。

許文森認為,當數位匯流技術發展、OTT(視頻串流平台產業)、行動影音、網路電視等新科技,和收視習慣改變襲捲而來,觀眾已能從不同平台和數位管道,收看境外節目,「接下來的競爭,可以決定台灣的觀眾,要不要再看20年的周星馳」。

李光漢則強調,若電視台繼續播著低成本、低品質的節目,但電視機前,觀眾早已跑光,轉投入小米盒或Netflix等境外競爭者的懷抱。